紫金山麓,扬子江畔,有一所被誉为“军队理论工作者摇篮”的军校——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。该院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群体,20多年来培养了3万多名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宣传人才,全军院校60%以上的政治理论教学、科研骨干出自这里;构建的“邓小平理论教学体系”先后获军队教学成果一等奖和全国高校教学成果二等奖,其经验两次在中宣部、教育部等中央部委联合召开的全国性会议上作介绍;仅“九五”期间,就发表学术论文2400多篇,获省部级以上奖励的教学与科研成果69项,其中全国“五个一工程奖”三项……
在南京政院的众多教学成果中,《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》,格外引人注目。
80年代末,教学中曾出现“教员讲的学员不想听不相信,学员想听的教员又讲不清”的尴尬场面。面对问题,南京政治学院党委一班人很快达成这样的共识:要实现学员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真懂、坚信、会用,首先必须达到教学课程、教材、科研、实习诸环节的规范化、体系化。
这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。学院抽调7名教员组成课题组,在全院各专业开设了“中国社会主义建设”课,并首次招收该专业的本科生,这在全国院校中还是第一家。
在建立课程体系的同时,学院根据各专业类型的教学需要,拟制了42门课程的教学大纲,组织编写出版了一套由专著和研究资料组成的《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丛书》及相关教材,形成了与课程体系相配套的教材体系。
为了提升教学体系的“含金量”,他们特地成立了邓小平理论研究所,并投资450万元用于科研教学。几年来,他们在科研与教学的结合部上坚持“两条腿”走路:一脚踏入教学难点、热点,根据教学需要选定科研课题;另一脚踏入运用科研成果解决现实问题,解决现实生活中学员反映出的深层次思想问题。赵子忱教授历经十年撰写的《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精神产品生产》一文,先后入选全军、全国第三次邓小平理论研讨会,并被评为全军优秀论文一等奖。陶玉泉教授撰写的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哲学基础》系列论文在《哲学研究》等刊物发表后引起了很大反响,获得全军院校政治理论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。近年来,全院教员发表研究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文章1000余篇。
你见过三个教授同上一堂课吗?
一天下午,哲学教研室的蔡伯元、何怀远、刘泾山三位副教授同时出现在讲台上。黑板上写着这样一道算术题:“奉献—索取=0”。刘泾山说,物质利益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条件,人们对物质利益的关心是一个客观存在,但不能只讲索取不讲奉献。军人的人生价值就在于奉献。坐在中间的蔡伯元娓娓道来:“然而,对奉献与索取之间比例关系的认识,则检验着人们的不同品位。且不说那些不劳而获、微劳暴获的人,即便是劳获相当,人生价值又去何处追寻?”他指着算术题语重心长地说:“这就意味着你来到人世间走这么一趟!”何怀远接着谈到,人生价值是个人满足社会需要的程度,其价值尺度是多元的,主导尺度是社会进步,而不是个人所得。如果像有的人那样“不在乎别人怎么说”,只图自己“潇洒走一回”,那么道德必将滑坡,社会将难以进步。
一个丢“包袱”,一个解扣子,一个作理性引导。三位教员在台上谈笑风生、旁征博引,一堂人生哲学大课,引人入胜,不时博得阵阵掌声。
严谨、深刻、形象、生动,是这个群体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的一致追求。他们清晰地看到,在社会转型期,基本理论和政治信仰受到严峻挑战,青年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兴趣减弱,要实行有效灌输,首先要讲究科学和艺术,让他们听得进。为此,除了尽可能多地制作运用多媒体课件外,大家还绞尽脑汁,各显神通。樊慕增收集当今名人亲笔题词的卡片数百张,对学员进行“实证”性的理想信念教育;满天澄通过介绍西方经典音乐来剖析西方哲学思潮的发生、衍变和内核,使学员在高雅的艺术享受中领悟理论的要义……
在一次“我心目中的教员”征文中,学员王海涛这样写道:“在政治学院,‘信念’是能看得到的!”
在采访当中,记者对这句话体会颇深。
经济学系副教授张远曾先后三次进复旦大学深造,次次取得优异成绩。在攻读博士学位的三年间,他连获复旦大学三个大奖,令这所著名学府的教授们也刮目相看。
一个优秀的经济学博士,在社会上找一个月薪五六千元的工作是不成问题的。毕业前夕,有人劝张远“跳槽”到地方干算了。一位证券公司老总干脆开出年薪20万人民币,要聘他为专职顾问。导师也代表学校挽留他,说职称、住房、妻子就业、孩子上学全部解决,甚至可以出国进修。
这些条件是优厚的,也是许多人所梦寐以求的。然而,出于一种军队理论工作者对信仰的追求,张远又回到了自己的讲台。他动情地说,“我的心在这个学院,在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和研究事业!”
已经肺癌晚期的苟家喜教授躺在病床上,仍然在批改研究生李晓燕的学位论文。女儿实在心疼,在他睡熟后把论文藏了起来。他醒来后勃然大怒:“你不要把此事当儿戏,送不走这个研究生我死不瞑目!”
几经修改,李晓燕的论文终于定稿了。答辩那天,在宣布答辩结果时,苟家喜拨开了搀扶他的同事和学生,以军人的立正姿式迎接这庄严的时刻。李晓燕的论文获得了专家们的一致好评,当她把一大束鲜花献给这位令人起敬的恩师时,禁不住伏在他肩上失声痛哭。
仰之弥高,钻之弥坚。皓首穷经,壮心不已。南京政治学院从事政治理论教学的同志们,就这样用自身的行动乃至生命,为学生们诠释真理!